• <nav id="smymk"></nav>
    編輯精選
    通過“中國移民日”,巴西向世界展示了華僑華人對圣保羅市的重要貢獻,主要目標是拉近中國和巴西的文化距離,團結一致,大家都能從中受益。中國人努力在這里取得的商貿成就和技術進展,也讓巴西人感激。 [詳情]
    愛國企業家精神是盧作孚的企業家精神的核心,其內涵主要包括救國為民的愛國情懷,兼善天下的社會責任,睿智超前的創新精神,重義為民的誠信品質,兼容并蓄的國際視野。 [詳情]
    “獨立、自強、自信”的“巧娘娘”精神,成為“乞巧文化”的一種延伸和演繹。乞巧文化表現出來的歷史進步性,在東西文化交流中也起到很大作用。 [詳情]
  • 當中西文明相遇,如何避免“非黑即白”?
  • “我們要講述真實的東方”
  • “中澳間沒有根本利益沖突”
  • “歐洲需要三個月的事,中國三天就完成了”
  • 中國人能讀懂孔子,美國人讀不懂莎士比亞,原因竟是……
  • “西班牙絕對會積極回應中國的提議!”
  • 以多種方式促進中西文化間的相互理解

    黃國弟:芒果是怎樣從熱帶果園飄香全球的?

    日本漢學家內田慶市:為什么不能說漢語是低級語言?

    田飛龍:為何說日本排污是對國際法與人類前途的“污染”?

    宋微:“全球南方”國家為何掀起淘“金”熱?

    田杰:中國茶葉何以香飄韓國?

    85年前,美國記者埃德加·斯諾(Edgar Snow)跨越了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差異,將當時中國的真實情況介紹給世界,特別是其作品《紅星照耀中國》(《西行漫記》),向全世界介紹了紅軍長征,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的真相。一生致力于傳播中國文化、促進中美關系的斯諾,與北京大學有著不解之緣。五十年前,斯諾將一部分骨灰安葬于北京大學未名湖畔。這背后有何故事?我們為何要紀念與研究斯諾?

    中國世遺
    傳承
    觀點
   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藏學為何特殊且重要?
    從“和同之辯”到“西學東漸”,中華文明“包容性”如何體現?
    印尼學者漢迪:旅游業如何助力西藏減貧與文化傳承?
    “松江棉布”如何在海上絲路架起東西方交流橋梁?
    新漫評
    記者工作室
    索羅寧:人類何以從文明起源的“共性”,走向前途命運的“共建”?
    約瑟夫·波利希:中國已成為西方古典樂教學的一個國際中心
    中國式現代化“生態觀”有何“綠色內核”?
    劉梁劍:中國式現代化“文明觀”有何大意象?
    最新文章
    關于我們| About us| 聯系我們| 廣告服務| 供稿服務| 法律聲明| 招聘信息| 網站地圖
    | 留言反饋

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
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
    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 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99788000 舉報郵箱:jubao@chinanews.com.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

    Copyright ©1999- 2021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